日本战败 河村隆之之父得善待生还 被当成大屠杀不存在证据 南京驳斥“特别善待”论
日本名古屋市市长河村隆之
河村隆之的父亲河村鈊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参与过侵华战争,1945年战败被解除武装后,他和其它的日本士兵得到了南京当地人的善待。然而这种善待却被河村隆之视为"大屠杀不存在"的证据。
他质问:如果在那里发生过大屠杀,日本兵怎么可能与南京市民温暖地交流?
上午,法晚记者连线了南京栖霞寺,该寺资料中心的徐主任说,日本投降后,解除武装后的日本战俘有一批被安置在栖霞寺。当时出于优待俘虏和人道主义,给这些战俘供应了一万多斤粮食。不过这是本着一种"尽职尽责"的心态来安置的,并不像河村隆之所说的"特别的善待"。
大放厥词
如果发生屠杀怎能温暖交流
河村隆之父亲的侵华经历对其影响很大。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河村隆之的父亲河村鈊男作为日军步兵第101师团第101旅团的下士参与了侵略中国的行动。
河村隆之说,“我的父亲于1945年8月16日被解除武装,来到南京,在南京郊外的栖霞寺一直住到第二年1月份。”
河村隆之称,在南京期间,和父亲在一起的还有250名日本士兵,“他们得到了当地人特别的善待,所有人都得以生还,为此他们都心怀感激。”
然而,当时南京市民对河村隆之父亲的善待,却被河村隆之视为“大屠杀不存在”的证据。
他在质问书中称,“如果在那里发生过大屠杀,就在短短8年以后,(这些日本兵)怎么可能与南京市民如此令人温暖地交流。因此,我认为应该重新研讨所谓的南京大屠杀事件。”
求证栖霞寺
所谓特别善待其实是优待俘虏
对此,法晚记者上午连线了南京栖霞寺。
栖霞寺资料中心的徐主任说:“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解除武装后的日本战俘确实有一批被安置在栖霞寺。出于优待俘虏和人道主义,寺里临时搭建了帐篷,每天提供一日两餐和饮用水,总共供应了一万多斤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