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更是采取具体措施来缓解人地关系紧张的局面,于乾隆三十一年,将滇省(云南省)一切“山头地角、坡侧旱坝、水滨河尾地土,听民开垦,不必从中区别,概免升科”。
如果广大老百姓吃饭的问题解决不好,那朝廷的统治就要受到威胁。历朝历代末期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的故事并不罕见。
因此重农护农是历代政府之要务。
当今的农村依然有句老话: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一靠袁隆平。
如今家庭联厂承包责任制已经实行四十余年,见证了一代人的希望与奋斗。而如今的农村土地制度在新的形势下,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另一方面,八十八岁高龄的袁隆平,依然奋斗在科研的最前线。就在本年六月份,袁隆平院士宣布,完成杂交海水稻技术的关键技术攻关,将在全国六个省开展耐盐碱水稻种植。
关于袁隆平的新闻,每一次出现,都牵动着无数老百姓的关注。
他没有明星般耀眼的光环,没有很多专家的派头,一副农民的打扮,甚至讲话都是质朴无华,简单明了。
袁隆平院士之所以能引起我们的关注,是因为他真正关注着无数的老百姓之生计。
上世纪六十年代,袁隆平那时候还只是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的一个普通教员,然而他用实际的例子,推翻了传统学界专家们认为水稻无法杂交培育的观点。
上世纪七十年代,袁隆平继续克服苦难进行试验,连续发表多篇震惊学术界的论文。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的杂交水稻技术,在袁隆平为核心的团队奋斗下,已经达到领先世界的水平。被毫无疑问地称为我国的“杂交水稻之父”。
上世纪九十年代,袁隆平已经亲眼看到自己培育的杂交水稻亩产超过一千公斤,并大面试推广亩产七百公斤的优良品种。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袁隆平的超级杂交水稻亩产连续刷新纪录,一直保持着世界领先水平,并在水稻抗盐碱,去重金属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
袁隆平是一个低调而坚定的的耕耘者,一个真正为最广大农民利益而奋斗的良心专家。我相信,再多华丽的语言,也不足以表达他为中国广大百姓所谋之福祉。更相信,袁隆平院士所做的贡献,天知,地知,中国的亿万百姓都会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