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考分数没能过线的陈法羽,由于读不起一年几千块的自费高中,正准备回家种地。当她得知女高招生时,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赶紧报上了名。
开学报到那天,新生的宿舍已经整理好了。回想起那张被褥崭新、铺着凉席、贴着自己名字的床位,陈法羽哭了:“这张小床让我感到安全和温暖,这张纸条为我打开了一扇大门。”
3年之后,陈法羽考上云南警官学院,现在是永胜县一名人民警察。
她将自己第一个月的工资全部寄给女高,之后每个月拿出500元钱资助贫困学妹。
“女高改变了山里女孩的人生,我要把张老师的精神传下去。” 陈法羽说。
山启燕是女高2014年毕业的学生,她是在集市上被张校长“捡”回去的。
山启燕父母亲在水泥厂打工,住着土坯房,而她一放假就要背甘蔗到镇上卖。
高三那年寒假,家里没钱过年,山启燕一早便背着一捆比自己还高的甘蔗赶到集市摆摊。正在家访路上的张桂梅看到学生在摆摊,又心疼又生气,自己塞生活费给山启燕,让她回家好好复习考试。
如今,山启燕已经大学毕业,是一名乡村幼儿教师。她说:“我会谨记张老师的教诲,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需要我的地方去。”
从事基层工作路线学生多
张桂梅也对学生们提出自己的期望,她希望学生进入机关部门,或者当警察、进部队。她觉得这类工作伟大,因为对人民有所帮助。
因此,女高早年的毕业生大致遵循着“贷款进入大学——毕业回到云南——从事基层工作”的路线。
她们十分在意张校长的评价,总是担心没有达到校长期望,怕自己不够格成为张桂梅要求的“对社会有用的人”。她们说:“张桂梅在我们心里,是无法形容的人。比亲情还高,比老师更广。”
返乡做了大学生村官的女孩感慨,“命运对我真是太好了,但我回馈女高太少”,她说,“如果有一天女高有困难, 我们会义无反顾地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