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斗争方式不同。
阿富汗塔利班虽然受“基地”影响,一度热衷进行自杀式恐怖袭击,但主要是其中的小派系“哈卡尼网”(Haqqani network)操作,主要斗争方式是传统的游击战、麻雀战,更多对准军政目标;“巴塔”则正好相反,主要斗争方式是和“基地”、“伊斯兰国”(IS)等国际瓦哈比原教旨暴恐一脉相承的自杀炸弹袭击,打击时“军民不分”更为突出。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和巴基斯坦军方的关系不同。
虽然因为“9.11”的关系,巴基斯坦官方、军方“恋恋不舍地”在2001年后(最后一个)中断了和“阿塔”的“台面”关系,但巴基斯坦军方、尤其ISI和“阿塔”实际上仍然有许多“台面下”的瓜葛(如前所述,“阿塔”和外界的联系、走私、补给,“阿塔”领导人和骨干在巴基斯坦境内的“避难所”,没有巴基斯坦军情部门的“眼睁眼闭”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而“巴塔”自“竖旗”起就和巴基斯坦军政当局作对,奥马尔曾多次敦促“巴塔”停止袭击巴军政目标,均被对方置若罔闻。2014年12月16日,“巴塔”袭击巴基斯坦白沙瓦陆军子弟学校,杀死149人,事发后“阿塔”曾公开发表声明,谴责“巴塔”的“非伊斯兰性质的、残暴的恐怖主义行径”。
第四,国际处境不同。
“阿塔”成立之初得到美国和巴基斯坦的支持,直到1998年8月7日“基地”袭击美国驻肯尼亚、坦桑尼亚大使馆事件发生,“阿塔”被证实与之有关后,美国才转而将“阿塔”列为恐怖组织,“9.11”后联合国也将“阿塔”视作恐怖组织。联合国迄今未曾承认过塔利班政权的合法性,在塔利班上次控制喀布尔期间,也只有三个国家承认“塔利班阿富汗政府”。
但随着阿富汗战争的长期化,联合国在2010年解除了对塔利班的制裁,试图借此将之纳入阿富汗和平进程,美、英等国虽至今未解除制裁,美国却在2020年2月和“阿塔”达成后者加入阿富汗国内和平进程、换取美国从阿富汗撤军的多哈协定,且安理会存在着让“阿塔”作出某些国际承诺以换取国际承认的可能性。
而“巴塔”自诞生之日起便被“打入另册”,各国自2010年前后相继将之列入恐怖组织名单,迄今未见任何“翻身”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