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年,居里夫妇发现了镭。很快的,以有滋补作用为噱头,它被添加进了牙膏里,药物里,水里以及食物里。这种鲜艳的亮绿色,同时也被添加到美容产品和首饰中。
直到20世纪中期,我们才发现镭作为放射性元素,其危害远远超过了它的视觉效益。不巧的是,镭并不是唯一一个我们原以为它无害又实用但实际却致命的色素。
除此之外,还有三种色素,我们常用这三种色素来打扮自己,白色,绿色和橙色。
“因为所以、科学道理”
我们的故事从白色开始。
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人就通过处理铅来获得今天我们所说的白色素。
在人体中,铅可以被直接吸收,它们会扩散到血液中,软组织中以及矿化组织中。
一旦到达神经系统,铅就会模仿钙离子特性,并扰乱钙的正常运作,这引发了从学习障碍到高血压等一系列疾病
。
然而在各国,这些有毒色素的使用并未随时间的推移而停止。
直到19世纪,铅白都是制造石蜡油和蛋彩画颜料的唯一选择,为了制造燃料,艺术家们会把一个铅块磨成粉末,这产生了高毒性的尘粒。
这些颜料的大量使用诱发了被称作“画家绞痛”的病,也就是人们现在所说的“铅中毒”,频繁与铅打交道的艺术家们常常被中风,抑郁,咳嗽,扩大的视网膜甚至失明所困扰。
但是对于像维米尔和之后的印象派画家来说,铅白的密度,不透明度和暖色调都极具诱惑力,它的光泽无可替代。因此,它在20世纪70年代被禁用以前一直被广泛使用。
然而更糟糕的是,与另一种使用更广泛的绿色素
相比,白色素的致命危害显得黯然失色。
有两种叫席勒绿和巴黎绿的合成绿色,它们最早出现在18世纪。
这种合成绿远比天然色素制成的相对暗淡的绿色更加光鲜亮丽,所以它们很快便被广泛运用于绘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