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光义临终前,神智有点不清。这个时候,皇后李氏和宦官王继恩暗中串联参知政事李昌龄、殿前都指挥使李继勋、知制诰胡旦等,希望能在此关键时候,拥立赵元佐为新的皇帝,借以谋取最大利益。
按照宋朝的规矩,太宗病重,宰相有权入宫问病,太宗病逝前,在宫中入值的宰相刚好是平时糊糊涂涂,总是当和事佬的吕端。也正因为吕端这种性格,李皇后和王继恩才没有特别关注他。谁知道,在此关键时刻,吕端一扫平日的糊涂,他发现皇帝病重可太子赵恒不在身边,皇帝身边只有李后和王继恩,觉得大事不好。
好一个吕端,在这种危急情况下,不慌不忙,先是亲笔写信,让人送出宫,急召太子赵恒进宫。随后,他施展巧计,把大太监王继恩反锁在宫中,并派专人看守,不让他出宫。然后调动禁军,看守住所有进出宫门的道路,许进不许出,,严防走漏消息。最后,他以昭文殿大学士、内阁宰相的身份,面见李皇后,表明立场,以他为首的文官集团,只认太子,不认任何其他君王,彻底断了皇后的小心思。在这种情况下,李后知道自己大势已去,斗不过这个看似温和,实际外圆内方的宰相大人,只能选择屈服,拥立太子赵恒登基,成为宋真宗。因为这件事情,后人有诗赞吕端: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真宗皇帝登基以后,对这个差点夺了自己江山的亲大哥赵元佐还不错,而不是像很多人那样,对潜在竞争对手采取物理消灭的办法。首先,真宗任命赵元佐为左金吾卫上将军,并恢复其楚王爵位(被宋太宗剥夺的)。赵元佐不上班,真宗不仅不计较,还给他加了两个封号——检校太师和右卫上将军。赵元佐过生日,宋真宗也没忘记,专门御赐了宝带。宋真宗封禅泰山后,任赵元佐为太傅(注意是“实任”);祭祀汾阴,又升哥哥为太尉兼中书令。这还没完,后来又加了一堆官爵: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天策上将军、兴元牧等等。而且,真宗还特别允许赵元佐上朝的时候身佩宝剑,以及上书不称名等特殊待遇。但大家仔细看,还是能看出来:赵元佐虽然地位崇高,赏赐丰盛,但实际权力真宗并没有给多少。换句话说,真宗皇帝对这个大哥还是多少有点忌惮。
到了真宗的儿子仁宗皇帝继位以后,对赵元佐会是什么态度呢?
仁宗皇帝对这个差点夺走父亲江山的大伯,当然还是忌讳。因此,他和父亲真宗一样,对赵元佐尽管地位给得越来越高,并不停增加赵元佐的钱财食邑,但实权还是从来没给过,直到赵元佐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