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型黑洞和一般的黑洞肯定是有所区别的,首先,它的平均密度(定义为黑洞的质量除以其史瓦西半径内的体积)可以比水的密度还要低。这是因为史瓦西半径和质量成正比,而密度和体积成反比。由于球形物体的体积(如非旋转黑洞的视界)与半径的立方成正比,黑洞的最小密度与质量的平方成反比,因而更高质量的黑洞具有较低的平均密度。
此外,在大量黑洞视界附近的潮汐力是较弱的。如同密度一样,视界附近作用在物体上的潮汐力是和质量的平方成反比的:在地球表面上的一个人和一个在1000万倍太阳质量黑洞视界上的一个人的受到的对他们的头脚间的潮汐力是一样的。与恒星质量黑洞不同的是,如果不深入黑洞内部的话是不会经历显著的潮汐力的。
巨型黑洞是怎么来的
我们知道,黑洞是由恒星的死亡而导致的。那么巨型黑洞又是怎么出现的呢?已经知道三种这样的过程。第一种是约翰-皮尔·卢米涅著《黑洞》第15章中提到过的早期宇宙中团块的凝缩;第二种是由于作为黑洞特征性质之一的质量不可逆增长的趋向,条件是周围环境的物质足够丰富,因而一个由超新星产生的初始质量为10M的“恒星级种子”能够长成巨型黑洞;第三种则是由恒星团的引力坍缩而直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