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看电影,通常有两种特别古怪的需求:一是受虐,二是受教育。就是说你必须得叫我思考,叫我感动,叫我痛苦,就是乐也要“寓教于乐”,否则就是失职。 我记得上学的时候,每看一部电影,大家都要讨论总结该片什么主题、什么思想、什么社会意义、什么艺术特色……,仿佛吃完卤煮还要研究肝肺肠子的生理构造与作用似的。后来知道这其实是一种毛病。 再后来,主题思想、社会意义之类不时髦了,但有些影评人,也包括一些“雅致”的观众,总以为非得说出些“深刻独到的见解”才好,才算不白看电影。 而“深刻独到的见解”毕竟很少,也未必真实。尤其是这些美国大片,本来就是想强调技术、突出演员,所以尽量将故事讲得简单明了,人性清晰。比如《阿凡达》,许多人都说她特技超炫,故事特烂,但这不就是大片好看卖座的原因?她可以叫观众很容易跟着情节,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影片所要表现的地方。
反过来,这也就是《太阳照样升起》之类费力不讨好的原因所在。情节太复杂,太猜谜,除了悬疑片及少类文艺片,一定不会是什么好电影。而且现在好的悬疑片也不那么装蒜,那么故弄玄虚了。 其实看一部电影就像吃一道菜那样简单,只有好吃与难吃的区别,至多谈谈色香味型。如果你从这道菜里总能尝出人类既有的历史与未知的命运,那你就不是吃菜,你是在吃奶——看电影也要拿出吃奶的力气。 哦,我忘了司马平邦是左派了。左派往往幼稚,“左派幼稚病”吗,这也是有讲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