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臣”,志向高远清正廉洁的大臣。“继踵”,接续脚步。“天涯”,即天涯海角,海南三亚一带的海岸石刻,这里借指海南岛。“天涯海角”一词,早时是用来表达一种异乡的情结,经过千百年的积淀,承载了丰富深刻的文化内涵。清雍正年间崖州知州程哲在景区一海滨巨石上题刻了“天涯”二字,民国时期当地政要又在相邻的巨石上题写了“海角”二字,使这里成了名副其实的“天涯海角”。“寄恨”,寄托愁怨憾恨的情意,见唐刘禹锡《伤愚溪》诗引:“柳子殁三年,有僧游零陵,告余曰:‘愚溪无复曩时矣!’一闻僧言,悲不能自胜,遂以所闻为七言以寄恨。”唐李商隐《夜思》诗:“寄恨一尺素,含情双玉璫。”宋乐史《杨太真外传》卷下:“上既悼念贵妃,因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
这首诗的意思是:寻找贬谪到边远荒郊的那些人的踪迹,我来到了五公祠,看到前辈的事迹,耳畔好像听到了一篇篇感天动地的吟诗。这些三公大臣本来是为了维护帝王的九五之尊的圣明,却遭到帝王猜忌,反而危害了自己的身家性命,屡屡被贬谪,陷入无尽的痛苦,但是即使被摧折心肝,也依然矢志不渝,迟迟没有见到他们与帝王心存芥蒂。虽然被皇室放逐而背井离乡在蛮荒之地负罪,却怎么也不能改变忧虑民生的意念,虽然仕途挫折被褫夺了官爵和优厚的俸禄,却仍然保留着报效国家的痴情心志。这些历朝历代的清廉之臣总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高风亮节后人难以接续脚步,也许他们在那蛮荒之地曾经有过反思和呐喊,但是历史已经使之消逝,谁人能够知道,那些被放逐到天涯海角的有识之士,曾经向人们传达过恨意绵绵的心思?
初作于2013年10月25日 再修改于2014年6月21日 第三次修改于2014年7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