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就可以有意识地引导,让对方本来的直线冲杀,变成我方主导下的,在阵内的环型路线。而由于马军自身的特性,他们又不得不按照这条被预先设计好的路线冲锋。
诸葛亮最大的敌人,曹魏的军事始祖曹操,就是个精通孙子兵法的军事家,甚至为他做注。几百年后的李靖就有提到。其中曹操非常重视骑兵的使用,他提出,骑兵分游骑,蹈骑。游骑和蹈骑是可以互相切换使用的。
这是什么意思呢?
简单说就是,利用骑兵的速度,在特定的地点形成攻击的突然性和兵力的优势。用游骑发现敌人,跟随敌人。当战场环境改变后,比如敌军陷入苦战,那么秃鹫一般的游骑就会变成蹈骑,露出凶狠的利爪,形成致命一击。
其经典战例就是,渭水之战。马超的军队陷入苦战后,精锐的虎豹骑侧击,是压倒骆驼的稻草。我们熟悉的坎尼之战,大流士之战,骑兵都扮演了类似的角色,在侧翼形成致命突破并形成卷击。
在李靖的时代,拥有重甲、马镫、马蹄铁的骑兵已经是最强大的武备。李靖直接提出,骑兵步兵的比例应该是1:1。可是三国时代并不是那样。在那个时代的骑兵主要是轻骑兵。有一个相当有名的将领就能熟练使用这些部队,他的名字叫公孙瓒。
公孙瓒用骑兵打过至少4场经典战例,前2场,他面对席卷半个北方的青州黄巾军,先用游骑攒射,当敌军陷入混乱后,纵骑蹈踏,2战2杰,斩首十余万。
可是第三场战役的时候,他的精锐部队被麴义击破,吃了大败仗。原因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