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评选昨日在云南昆明揭晓,共有杭州、宁波、昆明、天津、唐山、佛山、绍兴、长春、无锡、长沙等10座城市入选,其中杭州由于连续五年在调查推选活动当中名列前茅而获得金奖。
表面看去,这10个城市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并非浪得虚名。从评价体系而言,组织机构采用的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幸福学评价体系,具有可验证的国际权威性;从评价指标看,涵盖了自然环境、交通状况、发展速度、文明程度、赚钱机会、医疗卫生水平、教育水平、房价、人情味、治安状况、就业环境、生活便利共12向内容;从调查方式看,兼具了专业公司调查和公共问卷相结合的方式。抛开这些,从中国民众的印象上看,上述城市要么为江南名城,要么为塞外、南国的春城,要么为华中的文化要津,都有自己独特的气质。
但必须指出,幸福感更多是一种心理感受,而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丰裕。而心理感受往往是抽象的,是浑然不可量化分割的主观体味。而如果幸福感被支离破碎地分解成各种量化指标,这样的幸福就少了一些自然的和谐,而成为人为制造出来的荣誉甚至是功利。这种由幸福指标模板拷贝出来的幸福,往往千篇一律,多了共性,少了个性。表现在复杂人文地理系统的城市身上,这样的幸福就是刻板的标准化。
所以,人们在为上述城市荣获幸福感城市祝贺的同时,也期冀这些城市不要胶柱鼓瑟于那12项“幸福指标”中。也不要沾沾自喜,将“幸福感”视作经济发展的功利道具。一个幸福的城市,绝非一纸获奖证书的盖棺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