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否与我们的体制,包括由此形成的思维及行为方式有直接关系?
市场经济即契约经济。政治建设,在某种意义上亦是“契约建设”。总之应该是法治而不是人治。而我国缺乏的恰恰是成熟的契约制度,由此导致契约精神的缺失。
举一个十分简单的例子。小车在我国已日益普及。在这之前,我们是否想到小车的管理问题?比如,人家买房子同时又买了车库。因为在这之前,你没有以刚性的制度明确,除了车库主人,别人无权或禁止在车库门前停车,起码你不能影响车库主人的正常出入。因为没有明确规定,本来拥有车库的车主占有的先天优势变成了“劣势”,外人随意在车库门前停放车辆,车库主人进不去出不来的事,经常发生。为此,车库主人与其它车主时常发生摩擦,导致邻里关系日趋紧张,势必影响小区的安全稳定即社会和谐。可以说,这是制度一手造成的。是制度有意无意地在制造矛盾,制造摩擦。如果在这之前,你有刚性制度,必须无条件遵守,必须有秩序泊车,哪来这么多的麻烦,这么多的节外生枝?因为没有制度,没有契约,人们无章可循,没有任何约束,他根本不知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如何实现义务与权利的对等?
又如何树立契约精神?在实现共产主义之前,亦即人们还没有把劳动建立在完全自觉的基础上之前,全靠道德自觉,道德自律,就意味着“放任自流”“一盘散沙”。又因为还没有实现“按需分配”,依靠道德自律意味着什么?具有道德自觉的毕竟是少数,所谓“寡不敌众”,所谓“脸皮厚吃不够,脸皮薄吃不着”,从而使道德自律者成为最大的受害者。又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久而久之,道德自律者被迫学会了“自我保护”,所谓“大音稀声”“大象无形”。家家户户拥有小车固然说明你的经济发展异常迅猛,同时由此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或矛盾,又说明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