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靖县陈井镇仁和村九社几位村民走出“遮羞墙”(4月11日摄)。
然而最近这条公路两边却呈现了另一番景象:崭新的砖墙沿路壁立,墙面还被统一涂成蓝色,并画上了图案,一些墙上还盖上琉璃瓦,煞是好看。2米多高的墙后,却是农民的土坯墙和破旧的院落。
当地村民告诉记者,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县上统一组织,在徐顶、陈井、三条岘三个乡镇沿兰(兰州)刘(永靖县刘家峡镇)公路两边的村庄前砌上了砖墙,还有部分村庄的墙体正在修建。记者粗略数了一下,这样的墙面在公路两侧总共有9处,总长度两公里多。此墙作何用途?当地政府称,这是绿化美化农村环境的“文化墙”,而当地农民则毫不客气地称之为“遮羞墙”!(凤凰网2007年4月17日)
当地老百姓说:“建墙就图个好看呗,我们的土坯墙烂,房子烂,建了墙,从马路上经过的人就看不到我们的破房子了!”三条岘乡三条岘村村民张萍说,由于三条岘村大部分农户位于兰刘公路边,而村民的房子绝大多数是已建成十多年的土坯房,如今已十分破旧,门前圈养着牛羊,堆放着柴草,样子不好看,但村民又无力建新房,政府才组织建墙挡住这样破烂的景象。群众给这些墙体取了一个具有讽刺意味的别名——“遮羞墙”。
政府强迫老百姓投工修了这么壮观的两公里“文化墙”究竟给老百姓带来了什么?这些“遮羞墙”虽然遮住了这里的“贫困”,但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很大不便,本来,老百姓可以面对公路开个小卖部赚一点柴米油盐钱,但如今一堵“遮羞墙”断了他们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