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的调整是相互的,并非一方主动、一方被动,而是互有所需、互相协调。本质上讲,这种调整是中朝关系发展的阵痛期,但双方都有关系向好的意愿,因而这种调整是良性的、是可控的。
但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朝鲜对华的外交调整充满犹豫和反复,需求在某个时间段表达得更直接。还是拿去年10月份刘常委访问朝鲜时的表态做一个比较。其实那时候中朝两国高层和两国媒体对核问题的不同态度,已经预示了这次1月6日朝鲜氢弹将要发生的结果。
比如当时金正恩在与中国代表团会晤时提到,“朝中关系不是单纯的邻居关系,而是扎根于以鲜血凝成的友好传统的战略关系……传统不要只停留在史书或者教科书,而应以实践来继承和发扬光大。”这句话在中方的官方文本中并未出现。显示出中朝对此关系定位的一些微妙不同。
中方对朝鲜的需求,更多的是来自安全考虑,特别是核问题。新华社的稿件里,刘当着金正恩的面提到中方对半岛局势的“三个坚持”——坚持维护半岛和平稳定,坚持半岛无核化目标,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并提到重启六方会谈。
新华社的稿件这么表述金正恩对此的回应:金正恩表示,朝鲜正在努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需要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朝鲜愿继续为改善北南关系、维护半岛局势稳定作出努力,希望有关各方共同努力。
然而在朝鲜官方通讯社的中文版稿件中,找不到两人的上述对话细节,更没有中方当着金正恩的面提及半岛无核化的事儿。在朝鲜这种媒体绝对受控的国家里,中朝高官笑脸相迎的照片可以放得很大,但文字内容却可以随意编排。可见在朝核问题和半岛局势上,中朝立场差异明显。这既是朝鲜的外交手段,也是金正恩的有意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