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散文诗学会会长王幅明这样评介马东旭的《申家沟》诗作。申家沟令我们想到莫言的“高密东北乡”、徐俊国的“鹅塘村”等作家的文学符号。它们之中应该存在着某种相通的东西,但又各有差异。它是真实的,又是虚构的,有着神秘的魅力。它既是一个地理性的文学坐标,更是一个精神密码。作为真实的申家沟,它是作者故乡附近的一条水沟,可作为作者故乡的代称;作为虚构的申家沟,它是一个意象,承载了乡土豫东的历史的民族的宗教的神性的特殊内涵,是诗人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马东旭的语言简洁、干练、飘逸,极富诗性和美感。诗人极言家乡之美,又直面生活中的苦与痛,写出了豫东特有的民风民情,也写出了深受儒释道浸润的民族性格,痛并快乐着的看似矛盾的生活本质。
中国作协创研部研究员霍俊明说:马东旭的诗更多来自于与现实的叩问和对话之中,他笔下的故乡人世和异乡路上的城市景观都沾染上了咸涩的味道。这些由故乡组成简洁而有力的木板画,黑色与白色成为这方空间的主导,时间的锈迹正在人生的锉刀石上蔓延。
评论家郝栩甲在评论马东旭《大军南下》诗作时这样写道:马东旭将柔弱的“十七岁的妹妹”置身于“黑暗”、“疼痛”、“消瘦”这些孤独无助的词语中,毫不留情地将生活的残忍暴露在诗行里。但诗人却在诗行末尾维护人在苦难面前的尊严:“妹妹,你是一株在乡下修行十七年的麦子/遇到病菌,妖魔时,你要呈现彻底的锋芒,或毒”。这种立意在反抗的勇气,让生命直面惨淡的人生,让亲情化作带血的锋芒,为“妹妹”的人生保驾护航。生命的尊严在这里奏响了铿锵的进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