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贤哉回也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原《论语•雍也》)
杨伯峻:孔子说:“颜回多么有修养呀,一竹筐饭,一瓜瓢水,住在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苦的忧愁,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颜回多么有修养呀!”
钱穆:先生說:“怎樣的賢哪!回呀!一竹器的飯,一瓢的水,在窮陋小室中,別人不堪其憂,回呀!仍能不改其樂。怎樣的賢哪!回呀!”
详解:
本章是紧接着上一章的意思来的。贤,品质高尚;“一箪(音dān,古代盛饭用的竹器。)食,一瓢饮,在陋巷”(陋巷,简陋的居所),这是典型的“恶衣恶食”了。“人不堪其忧”,这里的“人”就是“人不知”的人,就是不能行“圣人之道”的人。他们对这种情况不能忍受,但“回”,颜回,孔子最出名的学生,也是孔子心目中立志行“圣人之道”的一个典型。他“不改其乐”,孔子因此给“贤哉,回也!”的赞誉,而且是一句话前后说两次。为什么?因为颜回能“不相”,不为自己穷困的表相迷惑而改变志向,也不因别人冷漠的眼神而动摇自己的脚步,是真心立志行“圣人之道”的。
必须强调的是,颜回这个“安贫乐道”的典型,不是故意去“贫”,不是故意要“恶衣恶食”,也不是如某个历史时期里有的所谓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或者如某些宗教所教唆的故意去苦行——这些违反自然的伪作都是严重地“相”了,都是和君子谋“圣人之道”所必须坚持的“不相”原则背道而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