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外包辩护的传统论点集中在费用方面,如厂家要付更多的工资、福利、保险,交更多的税,这些都将转嫁到消费者头上。实际上,这些论点有夸张之嫌,据纽约时报报导,多付美国工人的工资仅给每一个iPhone增加65美元成本,其他开销也不会让iPhone价格涨到离谱。但是制造成本并非是苹果外包中国的决定性因素,关键是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制造出最多的产品,同时又能保持苹果所需的灵活和机动。据一位苹果高管称:“美国已不再培养具备我们所需要的技能的人。”
举一个例子, iPhone投入市场前的早期设计是使用与iPod屏幕同类的塑料来制作触摸屏。2007年中旬,离正式发售还有1个月的时间,乔布斯发现牛仔裤口袋内携带的iPhone原型机已经磨出几十道划痕,于是对下属说:“我不会卖一个容易被划伤的产品。我要玻璃屏幕,而且要在六个星期内完成。”
读过传记作家艾萨克森写的《乔布斯自传》的人对这位苹果教主在工作上追求完美的专横态度不会陌生。很多与他共事过的人都知道:不符合乔布斯标准的产品是一定不会上市的。当时苹果粉丝们对iPhone的期待已经到了狂热的程度,在最后一秒种改换iPhone的核心部件意味着组装生产线必须连轴转,这对美国工厂来说几乎是不可能达到的。最终中国工厂设法将新的防划屏幕融入现有设计,避免了苹果成为行业笑柄。
有人说苹果的成功是以美国制造业为代价而达到的,但是纽约时报的报导似乎认为,美国从一开始就不存在苹果所需要的劳动大军。
文章来源于:易传网http://www.mobilegz.com/article-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