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无论博客怎么变,温都博客这一小小的地方博客平台不会变,因为,它有灵魂、有脊梁、有温度,更有一群诗意栖居在乡土的文化人,他们在商潮鼎沸的市场之都温州,依然虔诚地坚守着内心的一方净土,吸纳草木芳华。
如果把博客看成产业,当产业萧条时,我们可以选择放弃、转型;但若把博客看成文化基因来培育,看成心灵的环保工程来推广,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放弃。纵然赔钱,纵然清冷,我们依然坚守。
我们生活在有意义的时代。人们喜欢给一些现象取一个名字,赋予其意义。
经济领域有一个“温州现象”。为何资源短缺的温州会成为中国市场经济探索的先驱者、风向标?源于温州人自强不息、不屈不挠、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
文学有“温州现象”。2010年,温州文学界五匹黑马进京研讨,文学界开始热议文学的“温州现象”,为什么市场经济如此发达的温州,人们从未放弃对文学的追求,王手、东君、哲贵等中青年作家在林斤澜之后,高举着温州文学的大旗,让国人侧目相看。
为什么不将温都博客看成“博客的温州现象”呢?如果把文学看成生命的绿洲,作家是大树,众多自由奔放快意写作的博主就是绿草。没有绿草,大树就寂寞了;没有草根,文化就枯萎了。谁能说,温都博客就不是孕育作家的平台,呵护一方水土的湿地呢!我愿意把温州博客看成文化温州的三垟湿地。湿地开发保护需要大投入,投入必然有产出、有回报,但这种产出和回报不是经济意义上的,而是整个社会价值和文化品位的提升。温州博客有着一个热心虔诚有信仰的管理团队和一大群视文字为生命的文化人,这是最好的文化资源。心可凝而不可冷,力可聚而不可散,假以时日,谁能说温都博客就不能崛起为温州乃至全国的文化高地?若从这个角度看,《温州都市报》一肩扛起的这个平台,可谓意义深远,若浇灌更多的心血,将有无限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