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考”。
“考试”在中国是由来已久了。严格意义上的“考试”至少包括“考校(jiao)”、“试用”的意思,核心都在实际能力上。但是现在似乎过于注重形式而忽视核心了。
现在比较全面的考试,包括笔试和面试,笔试怎么出的题、怎么阅的卷都值得商榷,单就面试来说,经常在脱离核心的情况下,由考官感情用事、主观臆断。
记得两年前去某高校参加博士面试,我带着已经出版的两本书还有没出版的一本书交给几位面试老师,他们四个人总共传看不到3分钟,然后最中间一位教授(是中国哲学“专家”)劈头盖脸发问:你这主要是写中国历史的,中间提到秦岭,你到秦岭实地考察过没有?我说我去过,他极不耐烦说进去实地考察过没有?我说这个真没有,然后他冷笑一声,我看你写“封建”,美国xxx教授的一篇对比中国封建与美国联邦的xxx文章看过没有?我坦言没有,然后他极为不屑地说:“你这秦岭也没实际考察过,连这么关键的文章都没读过”,他像摇蒲扇一样摇着我燃烧十年青春完成的书,说“你这是个啥?”,然后看着别的老师说“这是个啥么?”然后他就开始大谈美国联邦与中国封建的极大相似点。
我仔细听着,实在忍不住就插了一句话“老师,美国联邦和中国封建的基本基础是不同的,中国封建在西周时候彻底形成,而其源头是商、夏之前的部落,经过夏商的发展,终于到西周走向成熟、定型,最基本原因是西周时候农耕成为社会主要经济模式——疆域各自稳固下来。总之一句话,中国的封建是部落发展衍变落实到农耕经济之上形成的。美国联邦则是现代市场交换经济基础上形成的,是英国及其他欧洲国家政体在北美大陆特定的经济、地域基础上的落地与生成。”我又说:“至于您说的涉及秦岭就必须实地考察,我这是历史类著作,关于秦岭的部分是辅助推想,不是严格推理。即使就历史来说,难道必须穿越到各个时代去才算研究,那您研究古代哲学您见过孔子这些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