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有关部门曾针对300多款常用软件进行了检测,60%涉及到个人隐私数据泄漏的问题。
“人们时常习惯于享受应用软件带来的便利,往往不在乎它的风险。甚至很多人并不知道软件装上之后意味着什么?”杨珉强调。
他还提到,国内有关部门曾针对300多款常用软件进行了检测,60%涉及到个人隐私数据泄漏的问题,而且这些软件都是一些常用软件,没有哪个杀毒软件会将它列入黑名单。
“我们在打开一个软件界面的时候,很有可能会输入账号信息,银行卡相关的信息。这些软件会对用户进行精确的数字化分析。一旦这些软件本身的信息化安全能力不够强大,所造成的泄漏量可达百万甚至上亿级的用户规模。这些数据的泄漏不仅牵涉到个人损失,某种程度上也是国家信息安全战略上的大隐患。”他指出。
我们在打开一个软件界面的时候,很有可能会输入账号信息,银行卡相关的信息。这些软件会对用户进行精确的数字化分析。
“谁收益,谁担责。”按照杨珉的说法,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监管除了个人用户须加强信息安全意识,扎紧篱笆防狼之外,尤其要明确责任主体。监管部门要在法规的层面上强化责任主体意识。数据由谁拿去,谁就要对确保数据安全负法律主体责任。此外,提升信息安全治理还要强化立体的全方位测控,惩治犯罪,必须破除地域和部门的界限,建立由公安部门牵头,银行、电信运营商等共同参与的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形成协作共享和快速反应联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