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徐乐天在天津72小学
徐:5岁以前我是在王庆坨镇上度过的,5岁以后,我随着父母搬到了天津市,在天津市72小学读到五年级。后来我的祖母因病去世了,我们又搬回了王庆坨镇,所以我小学最后一年是在王庆坨镇小学读的,那时王庆坨小学也是六年。
1937年,我小学毕业,父亲把我和姐姐接到了南京,准备考南京的中学。没多久就发生卢沟桥事变了,父亲带着我们从南京又回到了天津。1938年,我在天津市第一中学上的初中,在那儿上了3年。后来我父亲工作调到北京,我们跟着一块来到北京,高中我考到了北京市立第四中学,就是现在的北京四中。我的文化基础基本上就是中学这六年打下的。
考大学的时候,北平大学医学院在华北地区招生,在600个考生之中,我考了个第二名,平均83分,出乎全家人的意料。
董:在医学院读书时,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事?
徐:我是1944年开始学医的,那时候北平大学医学院用现在的话说是德日系,老师用的教科书都是德国派或者日本派的,比方说我们的解剖课用的是冈岛敬治[1]的四本《解剖学》。
协和是1921年开业,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协和就关门了。关门后,协和一大批华裔的教师、医生就转到当时的北平大学医学院。那时候院长是鲍鉴清[2],他是德国派,学的德文,他学问很好,讲胎生、解剖。幸运的是我们正好赶上协和这些很有经验的临床大夫给我们讲课。一直到1949年做实习医师,我们跟协和的医生接触比较多了,对他们的经验、才学很佩服,受到了不少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