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集成电路产业
亲历者
讲述
:为什么
我们
能做成
两弹一星,半导体产业
却不行?
陈伊凡
对于一个在中国
半导体产业洪流中走了57年的人来说,朱贻玮看上去淡然从容。
6月中旬一个晴朗的下午,在北京将台路地铁站附近的一个商场二层的座椅上,他坐在我对面。
朱贻玮今年83岁,老式黑框眼镜,花白的头发梳得齐整,熨得平整的白衬衫,系着一条红色的编织腰带,清瘦却精神。我们
谈话地点所在的酒仙桥,曾是早期中国半导体产业重要力量的汇聚地,上世纪60年代亚洲最大电子管厂——北京电子管厂就位于此。
谈话期间,全球半导体产业正在疫情蔓延之下发生变革,半导体成为中美贸易摩擦的战场之一,国内半导体正在迎来黄金时期,大陆规模最大集成电路晶圆代工厂中芯国际回归A股科创板,在6月19日首发上会。
这对于中国半导体产业无疑是一件振奋人心的大事。其背后离不开一个人,那就是创始人张汝京。而在张汝京和他的技术团队第一次到大陆来,建立如何代工的管理制度,却是在当年上华与华晶合作项目时期,朱贻玮在上华担任顾问工作,全程参与了那次的合作。后来的华晶上华公司成为了中国大陆第一家完全意义上的晶圆代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