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障人士在中山图书馆“观看”电影《流浪地球》。受访者供图
专业
讲解电影必须“不剧透、不渲染”
2009年,当时还在读大三的李淑莹,是因为一则电影讲解志愿者的招募而与无障碍电影结缘。在“心聆感影”项目创始之初,她就成为了其中一员。看着讲解组从5位志愿者发展到30位,服务累计时长达8000小时。李淑莹在见证项目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也从一个只有满腔热枕的志愿者,成长为具有专业技巧的资深无障碍电影口述员。
“刚开始做口述影像
志愿者的时候,走过一些弯路”,李淑莹还记得,早期她常会在讲解中不自觉地加入自己的主观感受,比如讲到“老爷爷吓得心都跳出来了”,平常人并不觉得有问题,视障观众却很不解,追问她“怎么知道他吓得心都跳了出来?”在讲解中,李淑莹日益感到口述影像
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志愿服务,这要求讲解者不带主观感情色彩,只能客观描述剧情,把感受艺术的权利交回给视障观众。“碰到剧情有伏笔的地方,可略略提一下,但不能剧透。”李淑莹说。
为准确揣摩视障人士的需求,讲解组请同为视障的泽宇为常年撰稿顾问。喜欢阅读和写作的泽宇不仅从客观性方面为口述稿把关,还在用词、修辞上精益求精,只为了“找到更能体现画面感的字眼,让观众在感受到画面的同时,有更感性和精准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