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雪芬 李渊
一段文字详细罗列了连日来收到的爱心捐款捐物、每天发一组九宫格照片记录身边小伙伴的最美瞬间……连日来,社工的微信朋友圈里,时常会出现这些别样的“感谢信”。一字一句一张照片,无不充满真挚的情感与温暖。
疫情
之下
,点滴
暖意
带给
人们
的不仅有惊喜和感恩,更多
的是力量
和信心
,用“微光”照亮战“疫”之路。昨天,本报记者就找到了三位主人公,通过他们的口述来还原每一封“感谢信”背后的故事。
爱心人士为值守点送物资。 图片由吕瑾提供
“有你们在,我们不是孤军奋战!”
口述人:平江街道历史街区社区党委书记吕瑾
前两天,我发了一条微信朋友圈,把这几天给我们值守点送爱心物资的好心人一一罗列了出来。没想到,有近百位朋友给我点赞。
其实,朋友圈里列出的好心人只是一小部分,还有太多太多人和事让我感动。我记得,第一个给我们送来温暖的是在白塔东路上开小超市的江老板。2月6日,平江历史街区片区第一天实行“大包围”,我和社工们搬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就支起了值守点。那天下着雨,天气很冷,我们没有准备充足的物资,穿着一件薄薄的雨衣在寒冬中值守,冻得瑟瑟发抖。突然,江老板拎着一个热水瓶就过来了,给我们每个人都倒上了一杯热水。那一刻,我的第一反应是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