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学不行,考工不行,参军不行,就连要求进步也受阻。面对一个又一个人生道路被堵死,他不气馁,不灰心,而是对生活始终充满了爱,坚定地朝着心中既定的目标前进。后来,他的文学才能被人发现,被破格选调进民工队伍担任了“政工员”。这个以宣传为要务的工作,可以充分发挥他的写作特长。他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对连队发现的好人好事和先进典型利用板报、传单和战地广播进行大张旗鼓的鼓动和宣传,以调动民工们的劳动热情,促使他们的任务能提前或超额完成。后来,他的才华被村党支部知道了,便强行调回来让他当“民办教师”,他虽对“政工员”这个工作恋恋不舍,但还是听从了安排,回村当了“孩子王”,但他换位不换心,变职不变情,依然利用业余时间笔耕不辍。在那个时候教书没有教材,讲课的教材任凭老师选。他便把自己所掌握的文学和新闻知识变成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的课堂内容,为学生们开启了写作的大门,并鼓励和帮助他们向报刊投稿。
仅仅3年时间,他所教的班的学生就有8名中学生成为《河北日报》通讯员,12名同学被接纳为《承德日报》通讯员。每当邮递员为学生们带来新鲜的稿纸和辅导材料时,都会引起学校的轰动,并引起社会的关注。大队书记和公社书记慧眼识才,对他的文学才能十分赞赏,便打破了因他父亲历史问题的而不能入党的桎梏,双双作为他的入党介绍人,使他光荣入党,并把他招聘进公社广播站,担任“编播员”。他到了公社广播站后,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他努力工作,勤奋学习,积极采访,按时播出,成为了深受公社各大队社员们欢迎的新闻人物,提起他来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