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那样艰苦的条件下,您是如何坚持下来的?
韩三当:
那时候,有些人就感觉摄影师比较辛苦。后来也有些人水平高了,也就不愿搞(摄影)了。我呢,一直坚持到现在。那次学习,让我获得了一点小成功,我就开始好好地学习、研究、请教。也有一些同事,是我学习的榜样,例如我的好朋友韩正杰在新中国成立前就在搞摄影,小刘影原来也是我们18师师部的。原来搞报道的郑铁霖、张广林(甘肃的老摄影家)这些老师拍照都比较讲究,也很有艺术天赋,他们都是我的恩师。我一直认为摄影很有前途,一直在这方面积极奋斗,越拍越感兴趣。
1977年5月,甘肃省宁县干部群众在田间地头进行农作物调研。
1967年9月,甘肃省玛曲县藏族妇女在草原上织布。
1970年9月1日,甘肃省民勤县村民在田地里堆积丰收回来的玉米。
为了摄影差点丢了命
记者:请您简单谈谈您的摄影经历。
韩三当:
我从1954年开始到现在都在从事摄影,在摄影过程中也遇到了好多需要践行的问题。第一个就是1977年拍甘肃省的刘家峡,当时拍的是刘家峡水库,还有刘家峡水库周围的景色。当时,黄河上游流量每秒5000多立方米吧,到兰州时每秒只有3000多立方米,但内蒙古自治区黄河岸边的一个村干部认为刘家峡大坝为了发电把水截流下来,不给下游放,就向国务院告状。因为内蒙古要湿流灌溉,水位一低,水堤内就没有水了。国务院就派调查组去调查,说:“你们去刘家峡看看,是因为冬天结冰,还是刘家峡把水给截流了?”这样,兰州空军部队就派了一架直升机去高空查看真相。我一得知消息就急忙去找那两个水电专家,我们3个人来到兰州市榆中县的兰空飞行大队,坐上飞机沿黄河驶向青海,先到了刘家峡,又去了青海的寺沟峡。到了那里,飞机降落后一看,上游来水照样来,下游照样流,并不影响流量,只能说是上游的水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