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生动感人的故事,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用口述历史书籍
,回望辉煌的岁月,激发人们的斗志,无疑是一种接地气、鼓人心,贴民心的方式,因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可以让人们在回望中,随着口述者一起重温历史,感受曾经的敢于担当、勇于创新、善于突破的精神和责任意,为坚定改革开放再出发,勇立潮头,奋力开创新时代改革发展新局面,提供借鉴和力量。
作为“人民记忆”“微观历史”的口述历史,从上世纪40年代创立,现已成为一种特别重要的历史文化收集方法。此前在国内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央视主持人崔永元从2002年开始,致力于口述历史影像收集,十多年来收录了六大领域约4000人的口述历史影像资料,搜集整理了300万分钟以上有价值的口述历史资料,填补中国口述历史的资料空白。口述历史的做法,在沪上多有实践:徐汇区湖南路街道与作家陈丹燕一起,对武康大楼现住居民开启口述历史记录,武康大楼口述史作为一个
公益项目,随着居民口述过去尘封的记忆,这座百年老大楼背后的许多人和事,慢慢展开。湖南路街道还通过做一个家族、一条弄堂、一个街区的口述史,让居民可以在社区文化中心回忆过去,用市民看得见、听得到的样式,来感受这些地方曾发生的人和事,口述历史创造了一种抢救历史文化传统的有效方式。主持人曹可凡出版自己家族的口述传记,得到史学界高度评价,摄影家尔冬强出版实录朱家角社会风俗的《口述历史:尔冬强和108位茶客》,作为沪上口述历史的宝贵文献。尽管记录百姓口述的历史,多是民间发生的“家长里短”和“细枝末节”,但它们内容丰富、真实,是不可多得的城市文脉珍贵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