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桂芳)记者从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悉,该中心口述
史记录
工作进展顺利。截至目前,已经完成传统戏剧和曲艺、传统音乐和传统舞蹈类项目的口述
记录
工作,为非遗
项目的保护和传承
保存了重要信息。 口述史记录,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记述当代重要历史
人物、历史
事件、人生经历的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特别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口述史方法逐渐得到运用并成为田野作业中获取传承
信息的主要手段。 据市非遗
中心工作人员介绍,作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一项常态工作,市非遗中心自2010年开始口述史记录工作至今,已进行了十年。从初期对国家级、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的采录,逐渐扩大到70岁以上的项目亲历者。自2016年开始,在财政专项资金的支持下,用两年时间完成了传统戏剧和曲艺67人的口述记录工作。通过集中对同一类非遗项目亲历者的口述记录,帮助项目还原
历史发展过程的重要人物、事件、技艺传承与创新发展的节点等。通过逐年的积累,为我市的非遗保护工作起到了示范作用,也有效地弥补了项目保护单位在申报时对项目调研的不足,为建立健全调查信息共享机制提供了内容保障。 2019年,市非遗中心启动了传统音乐和传统舞蹈类项目的口述记录工作,并于当年采录了24个项目41人,拍摄照片近5500张、容量近50G。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采录工作一度受到了影响,承担此项工作的市非遗中心非遗保护与发展部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案头上来,将提高学习研究能力放在首位。随着疫情的缓解,从2020年8月开始分配新的采录任务,每人独立承担3至4个项目,围读文本、查找资料、实地调研、电话交流,为即将开始的访谈做好了充分准备工作。9月至11月,每周3天访谈、3天梳理或实地走访,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了20个市级项目、38人的口述记录,拍摄照片9000余张、容量近15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