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夫妻性格、文化、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不到两个月,就经常发生小矛盾。我赌气不吭,到外边一天不回家,她拿上小包袱儿回娘家。父母逼我去“请人”,回来就算和好。仔细想想,我和她也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虽然我文化程度比她高,但人家家里地里干活儿都是一把好手,第一年就拿了村里发的大奖状,对双方老人特别恭敬孝顺,是村里几百口人公认的好媳妇。以后,我遇事顺着她,干活儿帮着她,说笑话儿逗她。1983年分田到户,大女儿出生,全家8亩多责任田被妻子打理得井井有条,家里猪羊满圈、鸡鸭乱飞,我月收入30元基本用不上。
1990年,父亲中风偏瘫5年了。这5年里,是妻子背着老公公屋里院外跑,帮助婆婆照料他,拉着他到集镇上买好吃的。同时,她还要拉扯两个孩子,把一家子照顾得好好的。这让我一辈子感激不尽,决心一定要永远对她好。1995年春,我把她们三口接到城里,我们一家挤住在一间15平方米的小屋里,女儿们上小学,妻子到服装厂做手工活儿。虽然生活紧点,住得挤点,可一家人其乐融融。
妻子长时间生活在农村,到城里炊具洗刷不干净,衣服物品随地扔,对孩子大呼小叫,话语粗俗……没办法,我就自己多收拾物品,试着做饭刷碗,帮孩子改作业、签字。我想与妻子沟通交流,可她说话天一句,地一句,让你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猜着真费劲。我们共同语言实在太少,很长时间让我扭不过弯儿。
两年后,我们换了现在140平方米的四室居房,女儿们也渐渐长大懂事了。慢慢地,我发现和妻子说话用半开玩笑的方式比较好,这样沟通起来容易多了。我们每年的年节都为双方老人准备一模一样的钱物,还轮换着把双方老人接到城里小住。
2000年以来,妻子总是一个人打两份工。每天早上5点左右起床,把家属院内外打扫干净,垃圾送出。上午9点至晚上10点左右到一家饭店去择菜洗碗,乐呵呵的,从不言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