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是以上无论哪一种说法,今天的人一眼看来都是迷信,但为什么“正月不理法”习俗能够千百年以来长期流行呢?上至王公大臣,下至普通百姓都恪守着这样的习俗,难道我们的古人智商都低到如此可笑的地步了吗?
问题的根源在于古人和今人看待世界的方式不同。站在西方科学的角度上,外在的物质世界与我们每个人都是彼此孤立的,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人只是物质世界的观察者和使用者而已。
而站在我们古人的角度上,认为天地间的万物,包括人在内,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相互感应与相互作用的。秋天里天地一片肃杀,这种天干物燥的气候与我们人体的肺经相互感应,因此秋天多呼吸道疾病;而肺经五行为金,金对应白色,因此大地上生长的白颜色的果实,例如百合等大多入肺经;金主果敢,因此秋天出生的人大多比较果断冷静(当然不绝对,还要看哪天和什么时辰出生);金又与“傲慢、嫉妒、自负”等心性相对应,因此大多数患肺癌与大肠癌(肺与大肠互为表里)的病人,大多看不起这个,看不起那个,觉得世界对自己不公平........
现代量子物理学深入到微观层面后看到的世界,恰恰与我们古人的这种看法完全一致。在亚原子世界里,物质其实受我们人类的意识所影响,人的思想和物质其实都是一种能量存在,彼此息息关联。有关这方面一些惊人的实验,浩然准备在节后陆续分享给大家。
在中国所有的文化典籍中,《黄帝内经》可谓是最重要的着作之一。从技术层面上看,它是一本医书,但全卷到处都泄露着“天机”——对天地间大道的描述,以及对自然与人体相互关系的论述。从这点上看,它更像一本哲学巨着。可惜的是,今天我们很多人看不起这本书,看的人中大多也在犯着“买椟还珠”的错误。
来看看《黄帝内经》中怎么看待正月理发的问题。《黄帝内经》认为:到了正月,天地间的阳气逐渐上升,所有万物都开始向外散发生长,根据“天人合一”理念,人也要顺应自然,早睡早起,穿着宽松的衣服,把头发解开,让它披散在肩上,要让头发自由地生长,而不应该剪断头发;也不能把头发扎得紧紧的,如此就会阻塞人的生发之气,也就约束了人体生机的勃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