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或许意外:她为什么不马上拒绝?为什么不向工作人员求助?为什么不借口上厕所逃离?
仔细想来又是情理之中:机舱这么密闭狭小的场合,万一男人被惹恼,做出更过激的行为,自己根本没法躲,想想就害怕。
你知道怕到极点的感觉吗?
像被一条毒蛇缠住脖子,不敢哭,不敢动,不敢出声。
以前学的那些脱困自保理论知识,都忘在九霄云外。
“我没能力保护自己”
“我不可能拒绝”
“我无法战胜痛苦”
“……”
恐惧支配下,宁愿忍受90分钟的绝望,当自己已经死了,也不敢反抗。
直到脱离险境,才敢哭出声来,该报警报警,该申诉申诉。
人渣受到惩罚,可那些已经经历的创伤永远不会消失,它们变成两把利刃:
一把对着他人;复仇,仇恨所有男人。
一把对着自己:恐惧,害怕所有男人。
这两天,Tiktok上的女女男男围绕一个话题讨论疯了:
#如果全世界的男人都消失24小时,你(女性)会做什么?
每一条评论都有数十万点赞:
在城市的深夜里一个人开车;
夜里去散步;
凌晨3点起来跳舞,不害怕;
穿比基尼去沙滩;
想穿什么就穿什么,而且很有安全感……
一眼望去,无止境地共鸣,又真实得扎心。
幻想一下:穿着比基尼去上班,和闺蜜大声谈论性事,深夜下班心情放松地回家……这样的日子,想想就觉得爽。
大多普通女性真的很容易满足,不想征服万里江山,不想掠夺金山银山。
一个小小的愿望,不过是两只耳朵都戴上耳机,穿着清凉地跑步,而不担心被强奸。
但在有男性的世界里,我们永远不可能毫无顾忌地这样做,因为不敢确定绝对安全。
这是男性的错吗?不完全是。
就像有男性反驳:我感到被冒犯,我只是一个普通男人,并不会给女人造成威胁,为什么把我和那些垃圾男人划等号?为什么连我也要消失?
是啊,明明威胁女性的只是少部分男性人渣,为什么连普通男性也被默认“消失”呢?
或许是因为当前社会环境下,女性连如此渺小的愿望都不能实现。
而普通男性,想夜跑就夜跑,想光膀子就光膀子,想和谁恋爱就和谁恋爱,真的太让人嫉妒了。
他们不用担心会被拖到路边性侵,不用担心失恋了会遭遇“生命危险”,也不用担心离婚后被前妻浇汽油……生为男性,越是普通,越是无畏。
不用奋力争取权益,躺着就能享受性别福利,针没有掉在他们身上,他们不知道有多疼。
而越是年轻美丽的女性,越能深切地感受到来自男性的窥觊,连涂个口红换换心情,都有一票男性暗想:她一定是涂给我看的。
普通男性无论多普通,都可以心安理得地裸上身;优秀女性无论多优秀,都只能战战兢兢地穿吊带,这是当前社会难以改变的事实。
因为视若无睹,所以让人恐惧。
女性的男性恐惧主要集中于两点:
暴力,性侵。
一开始,只有少部分男性会殴打女性,性侵女性,大部分男性是健康可靠的。
但随着媒体泛化,坏事传千里,男性开始成为一个恶意符号:
一说到恋爱,马上想到“女子遭前任当街割喉”;
一说到结婚,马上想到“妻子被丈夫碎尸化粪池”;
一说到离婚,马上想到“女子被前夫浇汽油烧死”。
随着男性群体符号化,女性开始把男性群体和“暴力”“性侵”画上等号,即使客观上,男性伤害女性的次数,可能不如被雷劈的次数多;
可主观上,男性就像雷云一样徘徊在头顶,谁都不知什么时候会打雷,谁会被劈死。
这种“悬而未决”的恐惧感,比真的被雷劈还要让人难受。于是普通女士从生下来,就要学着与不安全感作伴。
如何才能活得“很有安全感”?
只有三个渠道:父母庇护到位,自己能力超群,老公出类拔萃。
拥有这些得天独厚优势的女孩,就像五百万彩票得主一样好运。
普通女性想要一生不遭遇咸猪手和猥亵擦边球,也不被男性恶意中伤,几率其实并不是特别高。
这意味着,在外力环境压迫诱导下,女性想要自主实现性道德,是一件艰难的事。
哈夫洛克·霭理士在《性道德论》中,提出性道德的五个基石:
婚姻自由:能够自己决定是否结婚,何时结婚,和谁结婚;
经济独立:有持续挣钱的能力,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当回事;
不生育的性结合与社会无干:想约炮就约炮,想守身就守身,社会无权干涉,他人无权评论;
性责任自负自决:自己的性选择,导致怎样的后果,自己能够全权负责,不归咎于别人;
性道德的最后对象是子女:有了子女之后,社会才有权要求TA承担教育子女的责任,除此之外TA的性应该由当事人自己裁决。
对男性而言,这是五颗小石头;对女性而言,却是五座大山:
谈恋爱被渣男骗;恋爱次数太多被荡妇羞辱;不结婚被嘲笑剩女;结了婚被剥夺外出工作的权利……
由此,我们完全能理解女性心底“没来由”的男性恐惧:
如果女性自身难保,连维持道德感都很难,真的很难要求她们能够欣赏男性群体,同时放松又愉快的被他们欣赏。
什么时候男性群体能够理解:女性的所作所为,并非为了吸引男性,只是自保而已,或许女性才能真正感到自己安全了。
化妆不是为了把自己“推销”出去,只是想让自己更有自信;
去酒吧不是为了聊骚约炮,只是想找个地方放松一下;
奋力工作不是想抢走男性的升职机会,只是想活得不那么苦逼。
毕竟对男人来说,不努力顶多睡大街,但对女人来说,不努力却可能遭遇暴力性侵,可能丧命,可能尸骨无存。
我们可以拼了命让自己变好看,变有钱,变厉害,但“变安全”这种事情,无论怎么努力,光靠女人自己都不可能实现。
除非男孩的父母教育他们:女孩和男孩生理结构不一样,但每个孩子都需要爱和尊重。
我们应该以女孩喜欢的方式对待她们,这样她们才会以男孩喜欢的方式对待我们。
除非男人的老师引导他们:女孩不是“社会维稳”的道具,她们不必非要和男人捆绑在一起。
女人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人共度余生,也可以选择和自己共度余生,男人可以争取,但没有干涉的权利;
除非丈夫的朋友告诉他们:男人也要学习如何育儿,学习做家务,就像女人也在学习挣钱养家一样。
如果不想被人看不起,就停止打压老婆,停止贬低女性,想办法成长起来。
除非男性不再通过把女性视为附属品,来感到强大;不再通过审视女性的弱小,来获得自信;不再通过意淫和女性交配,来感到满足……
女性真正感到安全的那一天,才可能到来。
“如果全世界的男人都消失24小时”的评论区,一名网友说得很中肯:
“如果反过来女性全部消失,最大的社会维稳因素没了,一定会战争多发,然后就是对年轻男性,男童的性侵……
父系社会迫害的从来不只是女性,只不过男性本能的愿意维护这个同性别的剥削系统罢了。”
女性被迫不能靠本能活着,必须全副武装躲避风险,即便如此,她们也倾向于默默成长,而不是发起战争攻击男性。
男性依靠本能活着,没有意识到自己需要成长,反而将女性争取权益的努力,视为对自己权威的挑衅,努力维持现状。
这让我想起《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中,一名恐女症患者的呢喃:女人是外星人,她们比男人优秀太多,总有一天会取代男性并将他们杀光。
女性的恐惧来自男性,男性的恐惧却来自自己。
其实在“战胜自己”这条路上,男性和女性虽然方向不同,目的都是一样的:
无论男女,成长的最终目的,都是为打造更安全的环境,更有道德感的社会和更幸福的生活。
既然目标一致,何必计较谁先走一步?协力抗敌才是最好的。
就像霭理士说的:我们不会对不起道德 ,我们只会对不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