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临近国庆,都会收到很多新人的喜帖,最近的朋友圈也都很喜庆热闹,可是,早早招呼着说今年下半年办婚礼的一个老友,却迟迟没什么动静。 昨天,我忽然收到了她的消息。 她问我:“你说,两个人到底到了什么程度才可以结婚啊?” 她说:“在一起这么久,他其实各方面都很好,但就是有时候他的大男子主义让我觉得挺受伤的。我有无数个瞬间想和他结婚,但也有无数个瞬间,又不想和他结婚了。” 这让我想起《我可能不会爱你》里,程又青和妈妈的对话。 妈妈说:“一个家,一定有一个唱歌的,旁边的人都在帮他伴奏。那如果你跟丁立威都很爱唱歌,两个人都在抢麦克风,这样子怎么行啊……幸福美满的婚姻,不是让出来的,是要从内心里面发出来的接受。 所以啊,结婚之前要想清楚,不是让你想清楚,你有多爱那个人,是要让你想清楚,你跟那个人以后的日子,会长成什么样子。” 那么,两个人到底到了什么程度,才合适结婚呢? 01
找到舒心的相处模式 一个爱吃蛋黄,另一个欣然吃掉蛋清;一个人爱唱歌,另一个人刚好爱听歌; 一个人爱表达,另一个愿意倾听;一个人喜欢当逗哏,另一个总能恰如其分做捧哏。 这世上本就没有完全契合的两个人,只有在不断磨合中变得越来越坚定和默契的两颗心。 在一起久了,其实互相之间都会明白彼此的一些小习惯和小情绪,愿意在尊重的前提下相互体谅,彼此珍重,就是很平衡的一种相处状态。
她今天在公司遇到了不开心的事,回家因为门口鞋子没摆好发了脾气,他明白她的不开心,所以不会迎着争吵升级事态;
他特别喜欢看乐队演出,虽然她更爱听民谣,但也会因为他而愿意陪着他一起去现场感受氛围。
她咳了两声,他就递过来一杯水,他紧了紧毛毯,她就关掉了空调。
好的感情,是一加一大于二。 流年漫漫,这样的温暖,至少会让你觉得舒心。
02
有足够且稳定的感情基础 两个人之间有了情感的牵连,才有更多自发的换位思考和感同身受。 在成年人遇事喜欢权衡利弊的规则里,爱,真的能化解许多不美好的东西。 我说的是爱,笃定、真诚、足够且稳定的爱。 毕竟现在很多相逢都略显浅薄,聊几天晚安就相见恨晚,一言不合就直接拉黑,网络一线牵,断了就散。 婚姻不只是两个人,背后还有两个家庭,将来如果你们有了宝宝,孩子还会有他自己的生活,上下三代,选择和谁在一起,真的须得慎之又慎。 所以,感情基础真的很重要。 而这一点的衡量标准其实也很简单,你的安心,你的放心,你的安全感,就是答案。 有爱为基础的婚姻,才可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没有爱的,只能叫甲乙双方合同。 希望你的婚姻是在时间沉淀下的非你不可,而不是权衡以后的“要不我们试试吧”。 03
拥有忠诚度一致的婚姻观 婚姻需要契约精神,婚姻本身也是一种契约精神,这毋庸置疑,所以很多人会安心于一纸证书,也容易受困于一纸证书。 但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独立的思想和感情,对契约的认知不一样,对契约的底线也就不一样。 如果两个人对忠诚度的标准是相似的,至少感情观不会有太大的分歧,但如果一方期待另一方忠诚度100%,另一方对自己的约束却只有20%,那终究还是难以同行的。 我有一位朋友,喜匆匆地迈入婚姻殿堂,不到半年就又一次到了民政局门前,她说:“我实在是受不了他可以让女同事坐副驾驶,单独送喝醉的女性朋友回家,还有他游戏里、微信里的一堆妹妹们。” 对她来说接受不了,可对那个男生而言“不就是朋友吗?你是不是太敏感了”。 我们不能对任何一种相处方式下对错的定义,但如果感情观不合,千万别强求。 这世上大多数事情都已经很麻烦很复杂了,感情、婚姻,就让它简单一些吧。 不要患得患失,不要卑微祈求,彼此尊重,相互包容,在这样的基础上培养默契,才能爱得更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