媵是一种婚姻习俗,在周代盛行,于春秋达到鼎盛时期,但到战国中后期该习俗已经不存在了。古时候皇室女性在嫁人时,以自己的小侄女或亲妹妹做嫁妆,嫁妆的小侄女(亲妹妹)就被称为“媵女”,其身份低于正妻,属于妾室,所生子女也是庶出。据说,尧将两个女儿嫁给了舜,大女儿娥皇是正妻,小女儿女英则是媵女,这样说来,媵妾制在尧舜时代就已经存在了。
媵妾是什么意思
根据儒家思想观点,媵妾制有以下特征:一个是诸侯国嫁女,同姓的2个诸侯国也要派女儿嫁妆,即“从媵”;二是诸侯国娶妻,正规的情况是一次就要娶九个,所谓“诸侯国一聘九女。”在这嫁出的九个女性中同姓诸侯国嫁妆的女儿,一个叫做“左媵”,一个叫做“右媵”。这就是“诸侯国一娶九女,二国媵之”的媵制。但第二种观点并没有什么事实依据,历史中也并没有谁真正实行过。对于媵妾制是否真正存在,有人提出疑问,这些质疑者认为,春秋战国时期亲妹妹随亲姐姐或小侄女随姑妈嫁妆的例子好多,如同传说中尧的女英随娥皇嫁给了舜相同,的确是古时候一项婚姻习俗,可是,这样的习俗并非媵妾制。
媵妾和妾的区别
媵妾的身份要比妾高好多,有正式的个人身份,可以参加正式的宴席等。在电视剧芈月传中,本来芈月的母亲向氏是莒姬的媵妾,由于这一个个人身份她也受尽了挫折,最终,凄惨而死的向氏临死时,曾告诉芈月以后不要像自己相同,做别人的媵,而芈月从小也立下了这一个誓言,绝对不做媵妾,本来她和公子歇青梅竹马,情投意合,可威后的阻止和芈茵的诬陷,让他们迫不得已成为了一对儿苦命鸳鸯,为了能在一块,她主动地要求做嫡公主芈姝的媵妾。